发布时间:2018-01-12 16:37:42|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鑫宇
1月4日,东易日盛对外发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公告中显示,公司以每股24.98元非公开发行960.77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2.4亿元。天津晨鑫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与万科链家(北京)装饰有限公司分别为此次东易日盛定增对象,其中北京万科企业持有万科链家50%的股权。次日,北京晚报《家居周刊》记者对东易日盛集团董事长陈辉进行了专访。
强强联手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事实上,自2014年公司上市起,东易日盛就一直走在资本前行的道路上。
家装行业的复杂是业内公认的事实,而东易日盛集团董事长陈辉却用了两个词来概括:引流和交付。在他看来,家装最重要的无外乎这两点,但看似简单的概念,实则需要企业精准的战略定位、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技术支撑。
“链家二手房成交量在业内有着不可被撼动的地位。”陈辉说,链家一年有70万套左右的二手房交易量,他们的长期发展战略中,是有意做一些装修方面的产业延伸。但他们的定位是,即使拓宽业务范畴,也会选择专业企业进行合作,力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而随着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调整,一手房逐渐进入白银时代,除去一手房中占比较大的精装房,单纯毛坯房的数量正在减少,相反,二手房的占比却逐渐增多。陈辉告诉记者,现在东易日盛二手房装修的客户越来越多,仅是北京区域就达到了50%左右,特别是在一线城市,这种趋势还在不断上升。
天津晨鑫作为链家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链家血统”。对于东易日盛来说,这恰巧也是最好的合作契机,股权合作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进一步的业务合作。谈到合作,陈辉坦言:“二手房将成为我们强有力的客流来源。”虽然截至目前双方还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但双方都有合作意向,未来将具体商议合作形式。
注重交付 企业向平台化转型
“大家一直认为东易日盛是一个做垂直业务的家装公司,但现在企业正在向平台化转型。”陈辉表示,此次定增是东易日盛向平台化发展的步骤之一。这个平台与消费者熟知的各大线上平台和线下卖场平台不同,它的作用不再单纯只是引流,而是更注重“交付”。“希望它能成为整个家装行业的平台。”陈辉说,现在家装行业中的企业,很多都是营销型的,实际具备强大交付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
所谓的交付环节实则是很长的链条,并不是简单的一点。在企业的布局中,通过“6 1”能力体系去支撑繁杂的交付环节,帮助企业更好的将产品交付给消费者。“6 1”体系中的“1”是指公司的核心技术dim 数装美居设计系统,“6”则包含产品开发、供应链、供需链、全信息化、全岗位培训、消费金融六大平台。陈辉表示,现在很多企业在引流环节下功夫,但交付环节别人做不了也做不好。这几年随着集团技术的引入和磨合,交付环节已经趋于成熟,此次定增将资金投到供需链平台以及后续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开发,包括人工智能等,都是为了平台化的发展。
“6 1体系是‘一匹大马’,只拉一辆小车是不合算的。”陈辉告诉记者,除了以前的互联网化、高科技化和消费金融化,企业更增加了平台化。
打通痛点 全信息化系统支撑
花了很多钱,却不知道装修效果如何,这是消费者在家装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痛点:不能所见即所得。
以前的软件系统只能大概画出产品外形,或是由设计师从工具库里调出来一些模型。“而我们的所见即所得是数字化的,我们有真正能做装修的软件。”陈辉解释道,数字化软件不仅可以让消费者看到三维形象,隐蔽工程也是可以看到的。
“比如管线、龙骨在什么位置、地面的防水有没有做好等这些环节都是一比一还原的。”他说,消费者在软件中看到的所有,就是装修完成之后家里的样子,一个三通或是一个弯头这种细节都不会有差。
数字化系统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可以精准报价。“所有产品都不存在‘多退少补’的情况,那么价格自然就不会差一分钱。”陈辉说。
消费者有时会遇到装修延期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系统内部的把控不严格,环节衔接的不流畅。
“有时候装修都快完工了,而木作设计师的产品可能还没下单。”陈辉表示,信息化是不会疲劳的,到时间该怎么运营就要怎么运营。
他还表示,企业的套餐化家装,三四十个项目会有五六百个控制节点,每一个节点都会对施工工人有严格的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做了,就没有必要做坏或者偷工减料了。”他说。
多元发展 解读“大家居消费”
消费者的消费,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之所以向“大家居消费”概念发展,是基于对消费者的深层分析。
“装修公司不仅是要做装修,而是要以装修为入口,帮助消费者建立一个美好的生活。”陈辉直言。装修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手段,是要帮助消费者实现美好生活的一个手段,并不是为了装修而装修。
基于“大家居消费”的多元发展理念,陈辉表示,今年企业开始了快速建店的过程,目的是要把良好的运营、交付体系推行下去;其次是平台化发展进入试水期,明后年将有更快速的发展;此外,今年企业也将在长租公寓、装配式装修方向上有所开发,这些业务虽然是2b领域,但更适合发挥产业化优势和技术优势。“今年还有两项目标。”陈辉告诉记者,到今年年底,要实现第一期人工智能设计系统的上线和第一个家装施工机器人的诞生及实践应用。
本报记者 张鑫宇